波尔效应的定义及特点(波尔效应的原理)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07 03:30:15 阅读数:1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呼吸知识

呼吸膜是气体 由肺泡到血液或由血液到肺泡所经过的结构,所以呼吸膜必须包括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两层,而上皮和内层组织都带有自己的基底膜,两层基底膜之间应有空隙,这样呼吸膜就包括五层结构,加上肺泡表面的液体层,共有六层。

肺换气的原理:肺换气与组织换气的原理完全相同。在肺部,氧气从分压高的肺泡通过呼吸膜扩散到血液,而二氧化碳则从分压高的肺毛细血管血液中扩散到分压低的肺泡中。

助理医师技能考试内容,详细介绍如下:考试内容:《基础综合》考试内容: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等。

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

何谓波尔效应有什么意义

1、Bohr效应的生理意义 当血液流经组织,特别是代谢旺盛的组织如肌肉时,这里的pH较低,CO2浓度较高,氧合血红蛋白释放O2,使组织获得更多O2,供其需要,而O2的释放,又促使血红蛋白与H+与CO2结合,以缓解pH降低引起的问题。

2、波尔效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摄取O2,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

3、波尔效应的生理意义: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释放O2。 CO中毒既妨碍HB与O2的结合,又妨碍O2的解离,其危害极大。

波尔效应和何尔登效应与组织细胞和肺之间有什么联系

1、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呼吸气体的交换: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在肺的交换。通气血流的比值及其意义。气体在组织的交换。

2、正常肺组织内肺泡无效腔为零,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较大的肺泡无效腔,它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所以,生理无效腔随肺泡无效腔增大而增大。

3、波尔效应就是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细胞内的PH值降低,引起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使血红蛋白释放氧气。氧气在内体的运输主要靠血红蛋白。

波尔效应是哪些因素对氧解离曲线的影响

1、影响因素:有多种因素,包括POHb本身的性质、含量、pH、PCO温度、2,3-DPG和CO等。当pH降低,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增高,氧离曲线右移;当pH升高,PCO温度、2,3-DPG降低和CO中毒,曲线左移。

2、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 :pH、PCO温度、有机磷化合物、CO、Hb的质和量等。其中 有机磷化合物 就是指2,3-DPG。2,3-DPG 浓度升高时,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P50增大,氧解离曲线右移;反之,曲线左移。

3、波尔效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既可促进肺毛细血管血液的氧合,又有利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释放O2。(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02的释放;温度降低时,曲线左移,不利于O2的释放。

波尔效应名词解释是什么?

1、波尔效应是指CO2浓度的增加可降低细胞内的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产生波尔效应的原因是H+和CO2能够与Hb特定位点结合而促进Hb从R态转变为T态。

2、pH对Hb氧亲和力的这种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3、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掌握要点:(1)外呼吸是大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呼吸知识(2)

结构基础:呼吸膜(肺泡膜),包括六层结构:(1)表面活性物质层和肺泡液体层;(2)肺泡上皮层;(3)上皮基底膜层;(4)组织间隙层;(5)毛细血管基底膜层;(6)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主要由膈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腹式呼吸,主要由肋间外肌完成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正常生理状况下,呼吸运动是胸式和腹式的混合型式。 (二)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要因素。

助理医师第二单元主要考察以下内容:人体结构与功能,病理生理学,解剖学与组织学,症状学和体征学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