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劝离越王的目标是谁?(范蠡离开越国到底去哪里的)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17 19:47:25 阅读数:15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勾践复国成功后,范蠡为何不但自己要离开还极力劝说文种一起走呢?

1、复国后不久,范蠡便向勾践提出要离开政府去经商的要求,勾践以半国之资来许诺,进而又以范蠡全家人的性命来威胁,都没有能阻挡住范蠡离开勾践的脚步。

2、范蠡与文种的故事说明了人要学会激流勇退,还要有识人之明。正因为范蠡认清了勾践是个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安乐的君王,及时离开越国,最后才能保全性命。而文种不听从范蠡的劝告,自恃功高,最后被勾践赐死。

3、勾践说:“我将和你平分越国。否则,就要加罪于你。”范蠡说:“君主可执行您的命令,臣子仍依从自己的意趣。”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与随从从海上乘船离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勾践为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春秋时期越国文种、范蠡二大夫灭亡吴国的谋略有哪些?

1、范蠡曰:好办,卑词厚礼,贿赂吴国君臣;倘若不许,屈身事吴王,徐图转机。于是文种前来谈判,说自己的国王愿意做吴王的臣下,王后愿做吴王的奴妾。夫差有些犹豫。伍子胥说:不行,万万不行。一定要乘机灭掉越国。

2、弱小的越国正因为有范蠡﹑文种这样的贤能之士,才使得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杀死了大夫文种,果应少伯之言。(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吴国的伍子胥智慧贤能,但吴王夫差年少轻狂,不听忠言。

3、句践以文种理国政,以范蠡治军队,用超群绝伦的文武二将托起了越国的太阳。10年后,攒足了力量的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吴国都城姑苏团团围困。

4、一,阖闾灭越之时,勾践一心灭吴国 阖闾在打败楚国之后,为了称霸接着又想打越国,不料自己意外中箭了。勾践看到这种情况之后不听范蠡劝告,一心想乘机发兵消灭吴国,可谓是狼子野心。

范蠡为何帮助越王勾践?

1、越王勾践当时对范蠡有知遇之恩,知遇之恩对于名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且范例也明白在勾践的手下他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所以最终他成为了史书上重要的一笔痕迹。

2、因为他有满腔的政治热情,他还想实现心中的治国平天下。

3、而且范蠡也名扬天下,达到他最初的目的了,也报答了越王勾践的知遇之恩,所以他便向越王勾践请辞一切官职,孤身一人离开了越国。他也因此得到了善终,可是同一时期的功臣文种因为贪恋权力,没有急流勇退,最终被越王勾践杀害。

4、范蠡就好比千里马,而勾践就是伯乐。这个是世上正是缺少伯乐,而使很多千里马而死于槽枥。范蠡大概就是槽枥中的一匹马,喂马的人不知道自己喂得的是千里马,而将它当普通马来对待,所以千里马的才能不能展现。

5、据《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记载,范蠡在助越王勾践平吴称霸之后,就悄然离开了越国朝堂。而在范蠡离开之后,还从齐国给大夫文种捎来一封信,信中言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6、后来在勾践刚即位时,吴王阖闾起兵攻越。不想越王在文种和范蠡协助下打败了吴军,并使越王阖闾重伤而亡。在阖闾之子夫差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吴国迅速强大起来。

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为何最后却默默离开了?

1、春秋时期,越王在谋士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灭掉了吴国。在灭吴之后,本该是共享富贵之时,可是,谋士范蠡却要离开越王,到别的地方生活。甚至他还认为,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越王的亲身经历。

2、可见,允常、勾践父子不仅有识人、用人之明,而且对范蠡、文种礼遇有加。因此如果范蠡离开越国,认定将来霸主非吴则越的他只有去吴国,这样不仅很难受到重用,而且还不得不与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越王父子为敌。

3、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

4、后来勾践卧薪尝胆20年灭掉了吴国,这时的范蠡就已经很明显看出越王勾践并不高兴,他其实知道勾践才疏学浅,并且好大喜功,永不满足,并不会满足现实。而且勾践对监国3年的文种疑心很重,担心功高盖主的两人对其不利。

5、周元王看他没有什么野心,也就承认了他的地位。

范蠡帮助越国复国成功后,为何要选择辞职离开越国?

1、范蠡之所以在勾践复国后全身而退,继而成为一位伟大的商人,是因为其善于洞察君王之心思,在合适的时间选择离开是为明智之举。

2、范蠡是楚国人,在楚国时得不到重用,便来到越国想要一展抱负,看见勾践卧薪尝胆的隐忍品质,便和文种一起打算帮助越王勾践争天下。

3、越王于是便命范蠡对越国各地进行考察,熟悉国情,了解民意。范蠡的离开其实也不是真的离开,只是为他以后的辅佐国君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