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4 17:56:01 阅读数:15人阅读
  1. 凯氏定氮法特点?
  2.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 凯氏定氮法观察到的主要现象?
  4. 凯氏定氮法的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特点?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水样中氨氮含量的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灵敏度较好。

该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氨氮与碱性溴水反应生成氯胺,再与酚酞指示剂反应产生红色溶液,根据溶液的颜色深浅来测定氨氮含量。凯氏定氮法适用于各种水样,如自来水、地下水、河水等,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质评价和水处理等领域。

优点:

1、可用于所有食品的蛋白质分析中。

2、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3、实验费用较低。

4、结果准确,是一种测定蛋白质的经典方法。

5、用微量凯氏定氮法可测定样品中微量的蛋白质。

缺点:

1、最终测定的是总有机氮,而不只是蛋白质氮。

2、实验时间太长,至少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3、精度差,精度低于双缩脲法。

二、凯氏定氮法注意事项

1、样品应是均匀的,固体样品应预先研细混匀,液体样品应振摇或搅拌均匀。

2、样品放入定氮瓶内时,不要沾附颈上,万一沾附可用少量水冲下,以免被检样消化不完全,结果偏低。

3、硝化时如不容易呈透明溶液,可将定氮瓶放冷后,慢慢加入百分之三十过氧化氢2到3毫升,促使氧化。

4、在整个消化过程中,不要用强火。保持和缓的沸腾,使火力集中在凯氏瓶底部,以免附在壁上的蛋白质在无硫酸存在的情况下,使氮有损失。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测定有机物中氮含量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有机氮在碱性条件下转化为氨氮,然后将氨氮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铵盐,再用硫酸钡沉淀法沉淀出铵盐,最后用滴定法测定沉淀中的未反应的亚铁离子,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氮含量。

该方法简单、经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样品,但是样品中存在其他还原剂和阴离子时可能会产生干扰。

凯氏定氮法是一种测定有机物中氨基团含量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有机物样品与碱性溴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溴水会将有机物中的氮原子转化为离子态的溴离子,同时释放出HBr。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接着,用氢氧化钠溶液将产生的溴离子中和,生成氢溴酸。

最后,用使用硝酸银作为指示剂来滴定剩余的溴离子,确定氮的含量。

受到溴化反应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凯氏定氮法的精确性较低,通常适用于氮含量较高、样品相对简单的情况。

凯氏定氮法观察到的主要现象?

对有机物进行硝化测氮,液体(沸石)先炭化,温度升高浓硫酸冒白烟,继续硝化溶液颜色变浅漫漫转化为绿色。

蒸馏瓶中过量的氢氧化钠使铜离子转化为褐色的沉淀,硼酸吸收液由红色变为蓝绿色。

凯氏定氮法观察到主要现象是在加热和蒸馏过程中,含有氮的样品中的氨被挥发出来,然后被收集并与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铵盐。然后,铵盐通过加碱反应转化为氨气,再进行蒸馏和收集。通过测定收集到的氨的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氮的含量。

根据凯氏定氮原理测定需要三个步骤,即消化、蒸馏、滴定。

消化:将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与浓硫酸和催化剂(硫酸铜或凯氏消化片)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NH3)并与硫酸结合形成硫酸铵。(铵 NH4+)

消化过程:微火加热煮沸,烧瓶内物质炭化变黑,产生大量泡沫,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保持微沸状态,至液体成蓝绿色澄清状态后继续加热 05-1h,结束后冷却。(可使用自动消解仪完成前处理工作)

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

蒸馏:得到的溶液经稀释定容后加入NaOH,蒸馏释放出NH3,冷凝之后收集于硼酸溶液中。

蒸馏过程:先将消化好的样品进行稀释,加入NaOH,经过加热后产生的氨气进入冷凝管,经过冷凝之后流入装有硼酸溶液的接收瓶中。形成硼酸铵。(硼酸溶液中加有混合指示剂,形成硼酸铵之后吸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颜色由紫红转变为蓝绿色。)

滴定: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根据盐酸消耗的量来计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换算因子,即得到蛋白质的含量。(滴定是指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也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是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然后目测标准溶液消耗体积,计算分析结果。)

滴定过程: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入硼酸铵溶液中,使溶液的颜色由蓝绿色变为浅红色。

凯氏定氮法的实验原理?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将样品中的氮化合物还原为氨,然后用酸进行滴定测定氨的量,从而间接测定氮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其中,还原反应用铝粉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氨在硫酸容器中与酸反应,最终的指示剂为酚酞或溴甲酚。